财务分享 | 资本的屁股决定准则的脑袋

点击左上「御财府」LOGO可进入官网首页



图片

    财务硬核知识 财务管理思维 财务实操应用

软技能打造 /格局视野提升


今天接着上次的话题讲。上回讲到子公司的报表该怎么做,要按集团的视角来确定。

不过开始今天的讨论之前,还是先提一个问题:

购买设备的运费是否可以资本化?

(一个1万元的开支资本化以后,在发生的那个月就不是1万元全进费用表了,而是分成几十份分摊,5年折旧就分成60份进盈亏表)


其实,这个问题不存在准则差异。在此插一句,事实上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了,中国财务准则已经非常国际化了,纯技术差异并不是很多了。倒是报表的单位差异值得留意。

让我延续上次的阿尔法公司框架,假设这个设备是集团内的交易,比如纽约公司向上海公司转移,如下图:

图片

从法律物权角度上讲,这个转移就是上海公司在购买。这中间的1万元运费能否资本化呢?同样这要看站在哪个角度看。上海公司作为一个单独的法人,当然应该将这笔费用资本化。但是作为要并表的子公司,此时记账的逻辑必须是站在集团的鞋里来看这笔交易的。从集团的角度,一条基本准则是:资产在内部转移时不得发生增值。所以这笔运费必须作为当期的期间费用进盈亏表。


我在德国工作时,因为正值工厂逐步向亚洲转移的起始阶段,所以也参与了资产转移的财务政策制定工作。实际情况比上面的例子要复杂一些,有时当地报表的视角还不能全部被忽略。

比如说上图中的被转移设备已提完折旧时,账值为0。但是若以0价值转移,在中国海关报关很可能报不进,一般会赋予一个公允值,或者简单起见,我们就用原始成本的10%来确定这种设备的转移价格。所以,此时就会人为制造一个10万元的转移增值。
 
但处理的原则还是不变,这个人为的10万元资产增值在当期必须以手工调整的方式计入当期费用。只有这样,表的时候母公司的资产处置利润与子公司的费用才能抵消为0,从而达到转移不带来资产盈亏的基本原则。
 
当然,从当地报表角度而言,这是一项以11万元(加上运杂费)为购置成本需要重新计提折旧的新置资产。最后的结果是:一笔交易会形成两份不同财报上的记账差异,这不是技术性的准则差异,这种中方报表与美方报表的差异纯粹是因为报表单位的划分产生的。花开一朵,却表两支。


这个话题可以延伸下去,固定资产的转移是这样,存货的转移是否也有类似的处理方法呢?当然是一样的处理原则。在中国销售公司已有一定账龄并计提过跌价准备的存货若因为调货的缘故转新加坡公司,如果不作任何调整,在接受单位就会按ERP入库日期重新算账龄,这样一笔老货就被洗白了账龄,就会造成少提跌价准备的错误结果。这其中相通的原则就是:一票货不能因为在集团内的子公司之间兜了个圈而改变净值。

总之,一旦发生集团内的内部交易,必须先抛开本地独立法人的立场,站在集团整体的角度来审视。把握住这个原则,用于合并的报表就能做对了。让我套用一句流行的跨国公司的口号:Think global, act local(全球思维,本地落实)。


但在本地落实之前,先得站在全球整体角度思考。顺便说一下,我这两次讲的案例并不只是适用于外企,而是适用于所有的跨国上市公司。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民企加入了国企央企的队伍在搞国际兼并与海外布局。当这些企业走出去在外埠创立子公司时,这些屁股决定脑袋的记账原则都会适用。

举个例子,被TCL购买的德国汤普森电视公司的账套与费用归类就要按中国深交所的报表要求来制定。

图片

这时的Think global中的global,就成了中国的规则了。中国的规则成了global规则,是不是很爽?
 
从本质上讲,财务准则是资本市场的标准语言,不同国家的准则可以视作略带不同口音的方言。哪种语言更流行,背后的推手还是资本。

过去30年,中国经历的是外国资本的输入,所以像美国通用准则就变得很吃香。再过30年,若资本流动延续今天的态势发生根本逆转,中国资本在全球遍地开花,相信中国准则也会成为世界通用的财务语言。现在考个美国CPA非得飞到美国去考,等哪一天中国CPA也成为全球最炙手可热的硬派司,我们也让他们来咱中国考,难死他们,不够就上中文。

图片

说来说去,就是资本的屁股决定准则的脑袋。这,也可以认作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本质标志。


来源:自严自语


关于财务硬核知识与管理实操的方法,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购买钱自严老师的干货课程。



钱自严
分享到

评论文档  0次评论
您可以输入140个字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张
showMod:0
机构Code:fcouncil